日本,一個「閱讀習性」強烈的社會;通勤的電車、等候的月台,一整排靜默人群,三三五五拿著紙本或電子書的清晰印象,如此深厚閱讀的精神,在高速的數位傳媒世代裡,顯得隔外地醒目、雅緻。
2017 年 9 月隨 MICE 與台灣活動發展協會(TEA)組團,去訪東京之際,刻意造訪六年來都沒參加國際會議的「社團法人日本 ABC 協會;簡稱 JABC」,除心繫於感謝 20 多年前,JABC 參與輔導 ABC 在台成立且順利運作之外,此行的更多關注,在瞭解JABC 如何在數位浪潮中,應對與前進。
變動裡,不變的「匠心人文」
比起快速,日本更崇敬沉穩謹慎、持續一致的品質。JABC 在這六年中的作為,可說是將這股文化特殊性,注入至原有的稽核工作,以利於企業主能透過多元的認證管道,建立品牌價值,核心有三:
一、稽核項目精密分項
日本發行之新聞報紙、週刊及雜誌等類別眾多、數量浩大,提供消費者對生活諮商價值之驗證基礎。委託 JABC 稽核的刊物,共計有 446 家,JABC 再細分有費報紙 75 家、消費性雜誌 156 家、B2B-12 家、免費報 203 家。
二、關注效益循環性
關注整合性,分項出平面紙本、數位版本,以及網站測量,藉以強化數位、行動、社群消費三位一體的品牌效益,創造循環。
三、堅守第三方認證
專注公平、公正、公開宗旨,持續提供市場運作所需的「誠信」給予廣告主、廣告代理商,以及出版商。
反觀台灣的「多元共榮」
據 udn 聯合新聞網,於 2017 年元月 10 日報導:2016 上半年稽核數據,日本書籍之銷售較同期成長 1.6%,除實體書有一定的市場外,電子書也較台灣普遍。這趟匆匆走訪日本所淺見到的,再回頭看我們自己,於普遍較重視娛樂,及小確幸的風氣中,卻也與熱愛專業並存。
在不同的消費族群,互敬、互重的共識下,萌出一種深淺資訊交錯的產業風貌,頗似多元族群下所演化的社會結構,雖不如日本那樣偏執品質,卻也贏得國際社會,對台灣民眾樂於助人、急公好義的民族評價。
緣於此,我們廣告人怎能在數位化過程中,放棄這股崇尚多元共榮的社會價值?從媒代商 PMP(Private Market Place)數位廣告投放行動,到堅守第三方驗證機制,公正揭露在地廣告主品牌活動,順應共榮永續,投注一份對「永續」的信任、推動潔淨生態,才是產業界是否能協助廣告主,得以永續之大公大義。